一、氯化銨為何成為土壤板結的“元兇”
氯化銨屬于銨態氮肥,當它被施入土壤后,會與土壤中的膠體發生吸附作用。土壤中的土粒大多帶負電,而銨態氮肥中的銨離子帶正電,二者相互吸引,使得氯化銨在土壤中的移動范圍較小,容易在土壤上層積累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土壤上層會逐漸鹽漬化,土壤顆粒之間的空隙被鹽分填充,原本疏松的土壤結構變得緊密,最終導致土壤板結。
以某地區的蔬菜種植基地為例,該基地長期大量使用氯化銨作為氮肥。起初,蔬菜產量還算穩定,但幾年后,種植戶們發現土壤變得越來越硬,用鐵鍬翻耕都變得十分困難。蔬菜的生長也受到了嚴重影響,根系無法深入土壤吸收養分和水分,植株矮小、葉片發黃,產量大幅下降。經過土壤檢測發現,土壤中的鹽分含量嚴重超標,土壤板結問題十分突出。
二、土壤板結帶來的多重危害
1.阻礙作物根系生長
土壤板結后,土壤的孔隙度降低,通氣性和透水性變差。作物的根系在緊實的土壤中難以伸展,就像人被束縛住了手腳一樣,無法正常生長和發育。根系無法深入土壤,吸收養分的范圍也受到限制,導致作物生長緩慢、發育不良。
2.降低土壤肥力
土壤板結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,而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。它能使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、保肥和通氣性能。當團粒結構被破壞后,土壤中的養分容易流失,保水能力下降,導致土壤肥力降低。即使施入再多的肥料,作物也難以吸收利用,造成肥料的浪費。
3.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
土壤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,它們在土壤養分循環、有機物分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土壤板結會使土壤環境惡化,氧氣含量降低,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。微生物數量減少,活性降低,會進一步影響土壤的生態功能,導致土壤養分轉化緩慢,土壤質量下降。
三、科學施肥,預防土壤板結
1.合理選擇氮肥種類
除了氯化銨,硫酸銨等銨態氮肥也容易引起土壤板結。因此,在選擇氮肥時,應盡量避免單一使用銨態氮肥。可以優先選擇硝態氮肥,如硝酸銨、硝酸鈉等。硝態氮肥呈負電性,與土壤土粒相排斥,在土壤中的移動范圍較大,不易造成土壤上層鹽漬化。此外,酰胺態氮肥如尿素也是不錯的選擇,它在土壤中需經轉化后才能被作物吸收,肥效相對較慢,但不易引起土壤板結。
2.氮肥與其他肥料配合施用
在施用氮肥時,應配合施用磷肥、鉀肥和有機肥。磷肥能促進作物根系發育,增強作物的抗逆性;鉀肥能提高作物的品質和產量;有機肥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,改善土壤結構,提高土壤肥力。例如,可以將氮肥與腐熟的農家肥、有機無機復混肥等配合施用,既能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,又能預防土壤板結。
3.控制氮肥施用量
過量施用氮肥是導致土壤板結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應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和土壤肥力狀況,合理確定氮肥的施用量??梢酝ㄟ^土壤檢測,了解土壤中氮素的含量,然后根據作物的目標產量,計算出所需的氮肥施用量。避免盲目施肥,減少氮肥的浪費和對土壤的傷害。
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寶貴資源,保護土壤健康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。讓我們警惕氯化銨等容易引起土壤板結的氮肥,科學施肥,為農作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,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